2000万美元买航母?
这事儿放到1999年,简直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不真实。那时,苏联解体刚刚结束,黑海造船厂的瓦良格号就像一艘被遗弃的船,静静地停在水里,外观锈迹斑斑。虽然它声称完成了68%的建造进度,但重要的部分早已被拆得七零八落。对乌克兰来说,这艘航母成了个大麻烦,他们急于将其变现。对于他们而言,这船简直是个不断消耗资金的黑洞,能够换点外汇就已经谢天谢地了。
在瓦良格号卖给中国时,那四台被吹得天花乱坠的TB-12蒸汽轮机,早已被拆除。涡轮叶片、调速器等关键部件,要么被拆解作备件,要么被直接报废了。剩下的只是空壳,根本无法运转。乌克兰方面说它“值2000万”,实际上是以全新设备的价格,套在这破旧的残骸上,完全没有考虑到折旧与损毁。
展开剩余86%但中国方面显然很清楚,2000万买到的根本不是完整的航母设备。大连造船厂的工程师后来回忆,当他们第一次接手瓦良格号时,动力舱内到处都是油污和铁锈,能参考的唯一资料只有几个锅炉外壳。就是凭借这些零散的资料,中国的技术团队一步步进行了逆向工程,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国产化的蒸汽轮机,总功率达到了20万马力,甚至超出了原设计的要求。换句话说,这2000万其实是买了一个巨大的逆向研发平台,而不是直接买到现成的发动机。
最重要的其实是,1999年到2001年期间,共有37批,总重约45吨的技术文件,随瓦良格号分批移交给中国。这些资料包括了航母的总体设计图、电力系统图等核心文件,它们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船体本身。可以说,瓦良格号的价值并不只是体现在它的外壳上。
如果要说瓦良格号最有价值的地方,非它的船体结构莫属了。300多米长的船体,甲板的弧度、舱室的布局、管线的走向,这些都不是一张简单的设计图能解决的。当时,中国根本没有任何航母设计图纸可参考,瓦良格号就像一座立体教材,帮助工程师们有了参照物,摸着石头过河。比如,舰载机如何在甲板上调度,弹药库要离反应堆多远,舱室的密封性如何防止海水渗漏,这些“隐藏在钢铁中的学问”,比任何设计图纸都要直观。许多军工专家表示,光是研究舰岛雷达的布置,就帮助中国节省了至少五年的研发时间。
后来的山东舰设计,虽然与瓦良格号做了不少调整,但船体的核心结构理念,基本上是从瓦良格号这个“壳子”中悟出来的。更为关键的是,瓦良格号让中国明确了一个重要的概念,那就是“航母不是孤立作战的”。舰载机、雷达系统、后勤保障这些配套设施,以前都是纸上谈兵。但有了瓦良格号这个平台后,沈飞的歼-15终于有了实际的起降测试平台,而海军也可以开始研究航母战斗群的编队方式。就像盖房子,先有了地基,接下来的砖瓦加起来才有了形。瓦良格号给中国海军的航母事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。
2000年6月,当瓦良格号被拖到土耳其海峡时,局势突然紧张起来。土耳其方面表示,由于这艘航母没有动力,万一在海峡中搁浅,造成航道堵塞,他们无法承担责任,要求中国提供10亿美元的保证金。大家都明白,这是美国在背后使绊子。那个时候,土耳其刚刚从美国那里获得了一些好处,转头就给中国出难题。1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中国一年军费的十分之一,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答应的。双方僵持了700多天,外交谈判桌上,唇枪舌剑,光是外交照会就交换了几十份。
最后,转机出现在希腊身上。这个与土耳其有着长期对立关系的国家,竟然主动站出来,为中国提供担保,表示如果发生问题,他们会负责。最终,这笔巨额的保证金被免除了。虽然表面上看,支付的保证金是由希腊出面,但实际上是中国支付的。2001年9月,瓦良格号终于通过土耳其海峡。为了确保船只顺利通过,希腊的拖船船员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瓦良格号抵达中国后,大连造船厂的工人们纷纷围绕着它观看。拆开后,大家才发现,这艘航母内有着比预想更为复杂的技术。比如,甲板上的防滑涂层,看似简单,但其橡胶比例、耐磨颗粒的大小,都是经过上千次试验才确定的。中国的科研人员在获得样本后,逐一分析,最终成功研发出了性能甚至优于原版的防滑涂层配方。
瓦良格号的到来,也把整个中国船舶工业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。之前,中国最多造的是几千吨的驱逐舰,但突然要造一艘六万吨级的航母,连配套的厂家都傻了眼。锅炉厂需要重新设计炉膛,钢板厂要研究如何轧制航母用的特种钢,甚至电缆厂也要解决如何防海水腐蚀的问题。就这样,从东北到江南,上百家企业联手攻关,弥补了整个产业链的短板。
尤其是舰载机方面,歼-15刚开始研制时,连模拟训练的甲板都没有。工程师们只能依照瓦良格号的尺寸,在陆地上搭建一个相同的训练场。拦阻索的研发更是一大难题,最初使用的国产材料强度不够,导致断裂了好几次。后来,参考瓦良格号上残存的样品,调整了钢丝绳的捻距和合金成分,最终才解决了问题。这些技术如果从零开始摸索,至少要多花十年时间。
当2012年9月,辽宁舰挂满彩旗驶出大连港时,谁还记得瓦良格号那个锈迹斑斑的模样?虽然改造成辽宁舰的费用远远超出了当初的2000万美元,但这笔账不能这么简单地算。辽宁舰让中国海军真正摸到了航母的门道,飞行员有了起降练习的平台,舰长们有了指挥航母的实际经验,甚至后勤兵也学会了如何在海上为航母补给。
山东舰的下水,试航到形成战斗力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,甚至比美国同类型航母的周期快了一半。这背后,辽宁舰积累的经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更重要的是,瓦良格号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,尤其是在南海,战斗机不再依赖加油机支援,可以直接从海上起飞,极大地扩展了巡逻半径。这个进步不仅仅是面子问题,更是实实在在的底气。
现在,福建舰已配备了电磁弹射技术,比辽宁舰更先进。但不论如何发展,瓦良格号的2000万美元“启动资金”始终是中国航母事业的奠基石。正如老话所说,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”,这艘船为中国航母的未来铺平了道路,且其价值远远超出最初的想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